2024-03-13
据估计,全球约有3.5亿患者受罕见病影响,是艾滋病和癌症患者总数的两倍多。尽管当前罕见病研究取得重大进展,使得更深入理解其分子机制,同时也通过立法保证了监管和经济激励,从而推动罕见病特定疗法的开发。然而,将罕见病知识转化为疗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这些知识的生成速度。解决这一转化差距是一项多方面的挑战,其关键方面之一是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。
来自比利时罕见病联盟的Erik Tambuyzer和Marco Prunotto研究团队在期刊《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》上发表了题为“Therapies for rare diseases: therapeutic modalities,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ahead”的文章,详细探讨了罕见病的主要治疗方式的技术基础和其适用性,包括小分子药物、抗体药物、蛋白质替代疗法、寡核苷酸疗法、基因和细胞疗法,以及药物再利用。对于每种治疗方式,作者比较了不同模式下的分子靶向机制(图1),描述了基于该平台的药物开发的临床进展,并分析了其作为罕见病疗法开发平台的优缺点。希望本文能为罕见病领域的药物发现提供入门介绍,并推动科学进步转化为新型疗法。